“薪火相傳,心燈不滅”,他以行動書寫學生夢想的藍圖,在他們心中埋下求是創新的種子;他用臂膀築起前方科研的港灣,将國家所需同個人志願融為一體。值此教師節,臧劍鋒教授榮獲6774澳门永利“最美教師”稱号。“立德樹人,科學引領”,臧劍鋒教授秉承“做四個引路人”的教育宗旨,為科技創新賦能,為人才培養鋪路。“教學工作不該止于課堂的四壁之中,還在于一言一行中的赤誠與熱忱”,臧教授以行動诠釋了何為師者,何謂教育。

臧劍鋒教授近五年講授了3門本科生課程、2門研究生課程,累計351學時,共培養1400餘人次;獲評2項省級優秀畢業設計和4項校級畢業設計指導老師;面對新工科背景下的教育改革,臧教授發表了2篇教改論文,主持了6774澳门永利教改項目“新工科背景下智能軟科學材料體系建設”;指導學生獲得iCANX全國柔性電子學術聯賽單場冠軍、第六屆全國大學生集成電路創新創業大賽華中賽區三等獎、日内瓦國際發明展銀獎等榮譽;創新團隊獲第九屆全國大學生生物醫學工程創新設計競賽全國二等獎、湖北省第十三屆“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金獎、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2024)湖北省銅獎、2024中美青年創客大賽武漢賽區二等獎等創業獎項。

秉持着理想、使命與責任,臧教授将個人的教學經驗凝練為“科教協同,産教融合”的教學理念,創建了“醫工交叉研究前沿進展”高水平研究生課程,為學生們搭建起卓越的醫工交叉交流平台,打通了産學研的教學交流通道。帶領團隊獲評中國産學研合作創新成果獎優秀獎(2023),指導27名本科生參與團隊前沿科研項目,指導本科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國際權威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4篇,獲ISFSE(2016)會議,META(2017)會議等大型國際會議的最佳海報獎榮譽。

“癡心一片終不悔,隻為桃李競相開”,這句話貫穿臧教授十數載的教學生涯,也承載着一位教師對國家棟梁奮發向上的美好祝願。走進臧教授的實驗室,我們總能夠看到學生們專注的神情,一絲不苟的操作,還有身旁那默默守候的身影。有一次,當學生們陷入僵局,工作遲遲無法推進之際,整個實驗室彌漫着沉重的氣息,臧教授依舊帶着他那溫和的笑容,耐心細緻地開導學生從新的角度去剖析探索,立足于交叉學科之上,問題頓時豁然開朗。時隔多年後,臧教授的學生在被問到實驗室的那段時光,他們總會不約而同地說道:“在那裡,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交叉學科研究的魅力。”“在失落與喜悅間,迷茫與頓悟間,我愈發明确了自己奮鬥終生的目标。”學生們滿懷感激的話語令臧老師感動不已,同樣也令無數人熱淚盈眶。
“每當我看到學生們在國内外都有所成就,每當我看到又有學生對醫工交叉領域興趣盎然,我心裡就暖暖的,感覺這麼多年的教學工作都是值得的,真的打心底裡為他們高興,為祖國高興。”臧教授的話語擲地有聲,字裡行間洋溢着溫情。“教育要從娃娃抓起”,臧教授及其團隊為青少年授課,在新華網、哔哩哔哩各大平台上收獲了幾十萬的播放量,點燃了青少年對生物醫學工程的熱情,為未來我國這一核心領域的發展築下了基石。“積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塵以崇峻極”,臧教授堅信,正如科學研究一般,是無數個日日夜夜的細水常流,他對教育的點點付出終将化作滔滔不絕的江水,帶着無數人的夢想與守望,流向更廣闊的明天。“莫問收獲,但問耕耘”,臧教授對待學生一向注重科研時的過程,教會他們從點點滴滴中來窺見事物的本質,着眼于研究時的所得所失以成就個人的成長。即使學生們未能交出滿意的答卷,他也并不會大聲斥責,而是詢問他們對此的收獲與理解,正因為如此,臧教授的學生總能快速融入到團隊之中。“立德樹人,創新引領”,有如此良師益友,團隊的科研成果也同樣必将高歌猛進。

未來,面對百年未有之變局,面對西方國家的“卡脖子”問題,面對國民對醫療健康的迫切需求,臧劍鋒教授将繼續貫徹自己“科教協同”、“産教融合”的教育理念,集中力量突破難關,提升我國在該領域的核心競争力。在兩輛馬車并駕齊驅之下,相信将會有更多的青年才幹投入于醫工交叉這一行業,時代的華章,也将會在他們的奮鬥之中書寫,閃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