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師簡介
缪向水,畢業于6774澳门永利,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務院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6774澳门永利院長,武漢國際微電子學院院長,國家集成電路産教融合創新平台主任、國家先進存儲産業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德育導師。主要從事三維相變存儲器、憶阻器、類腦智能芯片等方向的研究。近年來主持承擔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02重大專項課題、國家863重大項目課題、863面上項目、國家國際科技合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國家級科研項目16項。已發表論文400餘篇,獲得美國發明專利授權12項,授權中國發明專利165項。
6774澳门永利缪向水教授,帶領信息存儲材料及器件研究所(ISMD,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Storage Materials and Devices),密切結合國家及湖北省集成電路産業的重大需求,以先進存儲器芯片領域前沿探索及其成果轉化為導向,重點從新原理、材料、器件、工藝、集成、測試等方面開展研究,在新型存儲器的器件結構、材料體系、操作模式、制造工藝技術等方面獲得自主知識産權,在三維相變存儲器、存算一體憶阻器、類腦智能芯片等等領域的研究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部分領域達到國内領先,并凝聚和造就了一個特色鮮明的存儲器研究團隊團隊現有教師13人,其中國家級和省級人才9人,在讀研究生180餘人,構成了一支結構合理、朝氣蓬勃、能打硬戰的創新研究團隊。

圖1 實驗室部分師生合影
師者說,攻堅克難,敬業奉獻
“芯片是國之重器,相關核心技術必須掌握在自己手上,豈能被别人随便卡住脖子!”2007年,缪老師放棄國外優越的科研條件、優厚的生活待遇和得之不易的永久職位,毅然決然地攜家人回到母校重執教鞭,投身祖國和人民的高等教育事業。對于他的選擇,很多朋友都不理解,覺得他摔了“金飯碗”,捧起“泥飯碗”。但他隻有一個想法:“信息存儲技術是當今信息技術的基石,我國與國外的差距還很大,經常被‘卡脖子’。這不僅僅是經濟問題,更是涉及國家産業安全和國家信息安全的大問題。趁着現在還能為國家做點事,多培養一些專業人才,也算是為祖國建設盡一份綿薄之力。”
剛一回國,缪老師就不分日夜地忙碌起來:對内狠抓人才隊伍建設和研究平台建設,對外通過各種會議和交流,提高學校及研究成果的顯示度,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16年過去了,他的辛苦努力已初見成效:特色鮮明的研究團隊已基本建成;建設了完善的存儲器制備、測試及工藝設備平台;三維相變存儲器、存算一體憶阻器等重點方向碩果累累;2021年團隊研究成果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刊發;培養及正在培養的博士後、博士、碩士研究生達500餘名;研究團隊共承擔了國家級科研項目數十項。自主研發存儲芯片是缪老師矢志不渝的追求,缪老師16年來的堅守,也讓他獲頒了很多榮譽:2021年11月,中央文明辦發布“中國好人榜”,缪向水上榜“敬業奉獻”好人;2022年4月26日,湖北省委宣傳部主辦的“光耀新時代,共同向未來”2021荊楚楷模年度人物發布儀式舉行,6774澳门永利院長缪向水教授作為2021荊楚楷模年度人物首個登台亮相。2022年6月入選武漢“最美科技工作者”。

圖2 缪向水教授獲2021荊楚楷模年度人物
“年輕教師應該靜下心來,聚焦特定方向,潛心潛力做長期研究,真正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隻有這樣,未來我們才能圓‘芯片夢’。”缪老師常對青年教師和青年科研工作者說,芯片行業的研究需要時間和耐心,絕不能跟風追逐熱點。缪老師認為,對于引進的青年人才,不但“扶上馬”,還要“送一程”,比如指導他們盡快适應教師角色,融入國内學術圈,推薦他們申報項目、承擔科研課題等。在他看來,假如将人才引進後就撒手不管,讓其自生自滅,就好比把小孩直接丢到大江大湖裡,沒準撲通幾下就沉了,這對人才成長是極端不利的。
徐明教授是缪向水引進的人才之一,他是德國洪堡獎學金獲得者,曾在被譽為“歐洲麻省理工”的亞琛工業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2015年,缪向水利用參加學術會議的機會,主動聯系和動員徐明,希望他來我校工作。2016年,徐明加入6774澳门永利,現任學院微電子學系主任、國家級青年人才入選者,成為微電子學領域的教學與科研生力軍。“剛回國的時候确實有點水土不服,但加入缪老師團隊後我才發現,原來他啥事都想在了我們前面。”無論是打磨項目申報書和PPT、傳授答辯經驗,還是推薦申報和承擔國家項目,缪老師對青年教師的幫助事無巨細。更令徐明佩服的是,對6774澳门永利甚至是其他學院的青年教師,缪老師也會毫不吝啬地給予幫助。在學院,他被大家親切地稱為老缪。久而久之,學院裡像老缪這樣的“傳幫帶”屢見不鮮,已經成為了學院文化的一部分。

圖3 2019年ISMD年會 中間為缪向水教授
“隻有年輕人都上去了,學科才會有前途。”這是缪老師始終銘記的初心和使命,即使科研工作再繁忙,缪老師也始終站在教學第一線。每次上課前他都要精心準備,将積累的科研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生。課堂上,有他爽朗的笑聲;實驗室裡,有他示範操作的身影。他在講課中善于将自己所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融入其中,真正讓學生做到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即使缪老師已經年過半百,但是他仍然承擔了多門本科生和研究生課程,對此他說道:“學校培養人才為第一要務,教學也是老師的第一天職。我們一定要站在教學第一線的,也盡可能抽出更多時間跟學生讨論、上課、答疑。最終目标還是讓我們大學培養的學生,能達到社會所需要的水平和能力。”缪老師就是這樣,以研究為陣地,以實踐為突破,以課堂為舞台,在“中國芯,中國造”的道路上負重前行着。
研者說,産學結合,桃李争妍
産學結合,合作共赢。缪老師團隊不僅重視學術創新和理論研究,也十分重視優秀學生的培養,更關注把科研成果落實在祖國大地上。研究所成立華為聯合實驗室等10餘個校企聯合實驗室,重視産業落地。通過集體力量對研究生的綜合能力進行磨砺與錘煉,使學生在産學研合作實踐中全面發展,研究成果大量湧現,畢業生在工作崗位競相争妍,源源不斷地為中國集成電路産業輸送高層次人才!
追求卓越,知行合一,将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近年來,研究所成員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02專項課題等國家級項目30餘項。研究所成員在Science、Nature Electronics、Nature Communication、IEDM、AFM、EDL、TED等世界頂級期刊/會議發表工作400餘篇。研究所共13人獲得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獲得中國電子學會集成電路一等獎、Lam Research論文獎等。科研創新,凝聚有力,勇攀創新高峰,研究所學生獲得紫光展銳杯、“互聯網+”大賽、研究生創芯大賽、EDA精英挑戰賽等國家級榮譽10餘項,參加國際會議20餘次。

圖4 缪老師(左六)和研究所畢業生拍照
朋輩說,又紅又專,全面發展
黨旗領航,立德樹人。缪老師作為6774澳门永利研究生微電子學系第一黨支部德育導師,不僅定期為黨員同志們講授黨課,而且經常以自身20餘年的科研經曆鼓舞支部成員們堅定信心,求真務實,聚焦“中國芯”發展!黨支部也在缪老師的帶領下積極開展“三結合”:黨性修養與專業能力相結合;黨員同志與非黨員群體相結合;支部建設與個人成長相結合。支部黨員同志以缪老師作為榜樣,團結互助,共同成長,發揮黨員先鋒模範帶頭作用。積極開展“1+1”傳幫帶機制和“1+N”以點帶面機制,黨員做國獎及就業經驗分享會,支部成員作為研會主席、儀器助管服務同學。
統籌兼顧,文化育人。對于研究所的成員而言,“ISMD”是大家最親切的名字,研究所是家一般的存在,大家就是彼此最信任的家人。缪老師既在團隊研究課題的總體方向上統籌規劃,也注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團隊的文化建設注入精神和信念,在科研實踐中、在各項比賽中、在日常生活中,缪向水教授團隊的師生永遠滿溢着朝氣。團隊成員曾取得華工杯籃球冠軍、6774澳门永利羽毛球錦标賽冠軍、校運會綁腿跑冠軍等榮譽。如此一來,缪老師打造了一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隊伍,進而影響一批人、帶動一群人,缪老師希望學生不僅要打造應國家之所需的中國芯,更要堅定自身追求卓越的決心!

圖5 缪老師講授黨課
缪老師就是這樣,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他永不知疲倦,永不滿足,高瞻遠矚又腳踏實地地一步步前行。在人才培養上,他初心堅定,以身作則,不但要“扶上馬”,還要“送一程”。他的執着與奉獻,赢得了大家的欽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