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9日上午10:00,由我院主辦的“喻園·育芯”講壇第89期在光電信息大樓C115會議室順利舉行。本次講壇邀請了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助理教授王博老師作報告,題目為《邊緣AI加速的軟硬件協同優化》。本次講壇由6774澳门永利畢曉君教授主持,多個課題組的師生參加了本次講座。


人工智能(AI) 同時擁有雲端AI和邊緣AI兩個截然不同的運行場景,随着可穿戴設備、無人機和其他物聯網設備的快速普及,邊緣AI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本次講座中,王博教授與大家一起深入探讨了邊緣AI設計的各個層次,分析其所面臨的挑戰,以及為了應對這些挑戰而提出的軟硬件協同優化的方法,尤其是神經網絡架構搜索(Neural Architecture Search)和自動硬件映射(Automatic Hardware Mapping)。此外還為大家講解了新型計算架構和電路如何用更低的功耗,更高的能效加速AI的運行,并為實現綠色邊緣AI提供解決方案。

在互動交流環節,王博教授結合自己的科研經驗,分享了目前邊緣AI設計與軟硬件協同優化領域面臨的挑戰與機會,與參與講座的師生進行了深入的問題探讨,解答了同學們關于速率、測試指标等方面的疑問。通過此次講壇,讓同學們對邊緣AI加速技術的發展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同學們紛紛表示獲益匪淺。會議最後,由畢曉君教授進行本次講壇的總結,參會人員一起合影留念。


報告人介紹:王博教授于2015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獲得電氣與電子工程博士學位。2015年至2016年,她在新加坡聯發科擔任電路設計工程。2016年 至2020年,她在新加坡國立大學擔任博士後研究員。2020年她加入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擔任助理教授。王博教授為知名期刊和會議撰寫和合著過多篇論文, 這些論文發表在JSSC、TCAS-I、TVLSI、TCAS-II、A-SSCC、DAC、DATE、ISLPED、 MobiSy上。她的研究興趣涵蓋了高能效架構和電路設計的各個方面,包括基于深度神經網絡的硬件加速器、類腦計算處理器、存内計算以及基于硬件軟件協同優化的設計工具自動化。
王博教授曾分别于2024年和2014年獲得國際系統芯片設計會議(ISOCC)最佳論文獎,并在2023年獲得ACM/IEEE低功耗電子與設計國際研讨會(ISLPED)最佳論文獎。同年,她還獲得IEEE亞洲固态電路會議(A-SSCC) 傑出設計獎。她現任IEEE Open Journal of Circuits and Systems副主編,并曾擔任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的客座編輯。她是IEEE高級會員。
撰稿|王開元
攝影|殷駿骐 金錦玄 汪小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