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6日下午2:00,由6774澳门永利主辦的“喻園·育芯”講壇第87期暨“存算一體協同設計”系列講座第7期在光電信息大樓C114會議室順利舉行。本次講壇邀請湖南大學馬超教授作報告,題目為《氧化物功能材料及其異質結的微觀結構特征》。本次講壇由學院老師王興晟教授主持,本院程曉敏教授、程偉明副教授、及10多位研究生參與了此次報告交流會。

馬超教授首先介紹了透射電子顯微學相關方法。在氧化物功能材料中,由于電荷、自旋、軌道和晶格等自由度之間具有很強的相互作用,導緻出現許多奇特的物理現象,如巨磁阻效應、高溫超導電性、多鐵性等,因而在電子學和自旋電子學器件中具有重大的應用前景。在由此類材料構成的異質結構中,界面處産生的原子結構重構會導緻對應的電子結構重構,從而可以利用材料的界面效應實現對其物理性能的調控。球差校正透射電子顯微鏡具有很高的空間分辨率,可以在原子尺度上同時表征晶體結構和電子結構特征,因而在表征氧化物功能材料中具有獨特的優勢,有助于理解微觀結構與物理性能之間的關聯。随後簡要介紹幾種氧化物功能材料及其異質結構的球差校正透射電鏡研究,包括多鐵性材料PrCa2Mn2O7的晶格畸變與鐵電極化、La0.67Ca0.33MnO3/CaRuO3超晶格的界面氧八面體耦合與電荷轉移、以及Hf0.5Zr0.5O2薄膜中鐵電相分布等。

在互動交流環節,馬超教授結合多年的學術界經驗,就鐵電器件材料及其他功能材料的微觀結構表征手段與參與講座的師生進行了深入探讨。最後王興晟教授還為馬超教授頒發了邀請函證書。

此次講壇為同學們在器件微觀結構表征領域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開拓了科研思維,讓同學們對表征手段的發展與應用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與了解。
報告人介紹:
馬超,湖南大學分析測試中心主任,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聚焦于功能氧化物材料微觀結構和電子結構的透射電子顯微學研究,近年來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湖南省傑出青年基金等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研究項目。在Phys. Rev. Lett.,Adv. Mater.,Nat. Commun.等期刊發表SCI論文150餘篇,累計被引用16000餘次,H-index為63,入選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學家”(2022年),獲中國分析測試協會科學技術獎(CAIA獎)一等獎1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