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4日上午10:00,應我院王春棟教授邀請,蒙斯大學Rony Snyders教授為我院師生帶來題為《等離子體化學-表面相互作用》的學術報告。王春棟教授參加了此次交流會。

Rony Snyders教授首先簡單介紹了等離子體∙表面相互作用化學(CHIPS)實驗室,其實驗室的研究活動集中在使用冷等離子體處理材料,改善材料的表面特性。冷等離子體處理是一種先進的技術,它利用低溫等離子體對材料進行表面處理。這種處理方法旨在優化材料的表面性能,通過改變材料表面的物理和化學性質,提升其性能表現。冷等離子體處理具有多種優勢,包括高效、環保和可控性強等特點,因此在材料科學領域得到了廣泛關注和應用。随後,Rony Snyders教授介紹小組最重要的研究軸心:基于磁控管的創新設計策略,用于設計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DSSC)中光陽極的新型納米雕塑材料。Rony Snyders教授圍繞如何以磁控濺射的方法設計薄膜結構(以二氧化钛薄膜為例)展開了詳細的介紹。納米尺寸下的形貌和TiO2的結晶的形成,可以通過GLAD和磁控濺射來制備薄膜;通過結合傳統磁控濺射和高功率脈沖磁控濺射(HiPIMS)技術制備了“銳钛礦/金紅石的“核/殼”結構,減少光陽極界面處的電荷重組。在提問環節,Rony Snyders教授與在場老師和同學們就講座相關内容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通過本次報告,同學們對以磁控濺射設計薄膜結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Rony Snyders教授提出的各類調控方法對同學們的研究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報告人介紹:
Rony Snyder教授于2004年在比利時UMONS獲得科學博士學位。先後在加拿大蒙特利爾理工大學(2004-2006)和德國亞琛工業大學(2006-2007)進行博士後研究。他現在是UMONS理學院的正教授,自2007年起擔任等離子體表面相互作用化學(ChIPS)小組的負責人。他是比利時蒙斯Materia Nova R&D的科學總監之一,自2017年起擔任天津工業大學客座教授。他是比利時真空學會的前任主席(2018-2021),也是IONICS, IVT, INISMA, Materia Nova和EUNICE大學等多個董事會的成員。他的興趣是利用低壓等離子體處理材料和氣體轉化,特别關注這些過程中等離子體相的表征。共發表博士論文24篇,合著同行評議論文250餘篇(H-index: 48;總引用數:8150)。在UMONS,他一直是校長學院的成員,擔任區域間事務顧問(2019-2022),現在是校長董事會成員,擔任UMONS歐洲大學EUNICE的協調員。